文/图 新余日报记者 陶贵彬 通讯员 伍斌配资首选炒股门户
他没有名校光环加持,却凭着四十余载对电工技术的执着深耕,三度走进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国科学家论坛;
他身为普通工人,却手握4项国家专利,一举荣膺“新余市首届渝钤工匠”,成为行业领域的技术标杆。
他,就是有着草根“科学家”之称、来自新钢集团的退休电工高级技师傅署阳。
傅署阳在刻苦钻研技术。
自2024年退休离岗后,傅署阳一边以电气高级培训师的身份传承技艺,一边投身志愿服务实现“以技惠民”。
时光回溯至1982年,18岁的傅署阳从江西宜黄高中毕业后,怀揣着对技术的懵懂向往,走进乡办三都水电站成为一名临时工,自此与“电”结下一生之缘。为吃透水电核心技能,他白天紧跟师傅钻研实操,把每一次设备检修都当作“实战演练”;夜晚啃读专业书籍钻研理论到深夜。这份“钻劲”,让他在1984年顺利考入新钢技校。1986年技校毕业进入新钢高炉炉前工作后,他没有懈怠,总是利用工余时间刻苦自学电工知识。
机遇,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。1989年,傅署阳通过单位招考正式转为电工。1999年升任电工班长后,他成了车间里公认的“难题终结者”:设备突发故障,他带头扎根现场排查到凌晨;技改方案遇阻,他带领班组队员反复试验,直到找到最优解。凭着这股“啃硬骨头”的韧劲,他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改难关,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。
在技术创新的赛道上,傅署阳从未停歇。他始终把车间里的“痛点”“难点”当作攻关“靶点”,将一线积累的实践经验提炼为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科研成果,累计斩获4项国家专利;更带着凝结心血的技术论文,站上第九、十、十三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国家级舞台。其中,两篇论文获评优秀论文一等奖、一篇拿下二等奖,让“草根”的技术智慧在科技殿堂绽放光芒。
从普通电工到电工高级技师,从国家级高低压电工实操考评员到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、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兼职教师,傅署阳的成长轨迹,正是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”的生动注脚。新钢劳动模范、省冶金集团劳动模范、“新余市首届渝钤工匠”……一项项荣誉加身,不仅是对他技术能力的最高肯定,更成了新钢工人队伍里的“精神灯塔”。
“为民服务,快乐自己。”2024年,傅署阳退休不褪色,总是积极响应单位号召,以电气培训师的身份,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,助力青年技术人才快速成长;同时,积极主动加入劳模志愿服务,背起装满工具的背包走进社区、农村、企业,免费开展小家电维修服务。
从水电站临时工到企业技术骨干,从草根“科学家”到基层志愿服务者,四十余载岁月流转,傅署阳用坚守与热爱证明:退休不是人生的“终点”,而是带着初心与责任配资首选炒股门户,续写奉献篇章的“新起点”。
龙坤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